上海检方:新型毒品案件涉案人员年轻化 部分留学生因境外生活经历染毒

2021-12-18 13:33:57

  中新网上海12月16日电(记者 李姝徵)“在今年办理的新型毒品案件中,在校大学生沾染毒品的案件增多,还有留学生利用在境外生活经历沾染新型毒品。”16日,上海市杨浦区人民检察院(以下简称杨浦区检察院)第二检察部主任颜蔚表示。

  当日,杨浦区检察院召开新闻发布会总结通报该院今年新型毒品犯罪案件办理情况。

  近年来,随着打击毒品违法犯罪活动的力度持续加强,常规毒品如冰毒、海洛因、大麻等生存空间不断被压缩,犯罪分子不断对毒品进行化学结构修饰,形成毒品类似物进行替代。

  这种毒品类似物即第三代毒品,也称为新精神活性物质,具有与毒品相似或更强的兴奋、致幻、麻醉等效果。新冠疫情后,海洛因、冰毒等传统毒品的来源减少,对替代品的需求增加,吸食新精神活性物质案例不断增多。

  据统计,2021年1月至2021年11月,该院共受理毒品案件共114件,其中新型毒品78件,占68.4%。值得注意的是,该类案件呈现涉毒人员年轻化的特点。

  据颜蔚介绍,今年以来的78件新型毒品案件中,有64件的涉毒人员为18至35岁的人员,占比82%,其中不乏高学历、高收入人群。“在校大学生沾染毒品的案件增多,还有留学生因境外生活经历沾染新型毒品。”颜蔚表示。

  检方表示,在当前中国出国留学人数逐年增长的大背景下,由于一些国家毒品管制较为宽松,甚至一些国家和地区将部分毒品进行合法化销售,个别留学生在境外“混圈子”过程中,跟风沾染新型毒品,而后沦陷。

  当日发布会上,检方披露了一起归国留学生跨境购买新型毒品“邮票”被判处刑罚的案件。

  今年1月,被告人曾某某利用其在英国留学时注册的境外社交软件的账号,与境外贩毒人员联系。曾某某通过比特币支付的方式,向境外贩毒人员购买了5帖含有毒品麦角二乙胺成分的纸片(俗称“邮票”,简称LSD毒品),并由境外快递至其在上海的住处。经称重,上述毒品净重0.05克,经鉴定,上述毒品中检出麦角二乙胺成分。

  中国已列管188种新精神活性物质和整类芬太尼、整类合成大麻素物质。据检方表示,这些新型毒品大多掺杂在药品、饮品中,伪装成“聪明药”“减肥药”“邮票”“电子烟油”等,不易察觉,迷惑性强。

  “新型毒品以各种形式、噱头在网络传播,不论出于何种目的去尝试,换来的是受损的健康和刑罚的惩罚。”杨浦区检察院第二检察部检察官助理陈芷妍表示,大学生、留学归国人员拥有大好前程,要倍加珍惜自己的人生,自觉远离毒品,防止染上吸毒的不良嗜好,走上犯罪的不归路。(完) 【编辑:田博群】

上一篇:

浙江规范校车管理 将全面淘汰非专用校车

下一篇:

浙江规范校车管理 将全面淘汰非专用校车

推荐阅读